当前时间: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
老年患者防跌倒 “五要诀”:居家护理的安全锦囊

作者:赵欣欣

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 老年内科 主管护师发布时间:2023-11-29 15:02:006349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数据显示,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超过 30%,因跌倒导致的骨折、脑损伤甚至死亡,成为老年群体健康的 “隐形杀手”。尤其在居家环境中,看似安全的角落可能暗藏风险。掌握以下 “五要诀”,就能为老人筑起防跌倒的安全防线。

一、环境改造要 “无隐患”

(一)地面防滑是核心

卫生间、厨房等易湿滑区域,应铺设防滑地砖或防滑垫,洗澡时放置防滑凳。

避免使用小块地毯或地垫(易卷边绊倒),地面保持干燥,水渍、油渍及时清理。

(二)通道畅通无阻碍

家具摆放整齐,预留至少 0.8 米宽的行走通道,避免电线、拖鞋等杂物散落地面。

楼梯、走廊安装扶手(高度 85-90cm),台阶边缘用鲜艳颜色标注,提醒抬腿高度。

(三)照明充足防昏暗

卧室、卫生间安装夜灯(亮度 5-10 流明),开关设在床头伸手可及处。

客厅、过道主灯采用暖光 LED 灯,避免强光刺激或照明死角,视力障碍老人可配备手持放大镜式台灯。

二、衣物鞋履要 “合身形”

(一)衣物宽松不拖沓

选择棉质、透气、宽松的衣物,避免穿带绳睡衣(易缠绕绊倒)或过紧的腰带。

裤长以刚触鞋面为宜,避免过长拖地;上衣口袋不放置重物,防止重心偏移。

(二)鞋子防滑稳脚步

优先选择轻便、鞋底有纹路的防滑鞋(如橡胶底布鞋),避免穿拖鞋、高跟鞋或系带过复杂的鞋子。

糖尿病或足部畸形老人,建议定制专业矫形鞋,确保行走时足部受力均匀。

三、起身动作要 “慢三拍”

(一)卧床起身遵循 “三个半分钟”

醒来后先躺半分钟:睁眼静卧,活动手脚适应清醒状态。

再坐半分钟:用手支撑慢慢坐起,双腿下垂床边,停留半分钟。

最后站半分钟:扶床沿或拐杖缓缓站起,确认站稳后再行走。

(二)避免突然改变体位

从沙发、马桶起身时,先扶稳扶手或支撑物,缓慢站起,避免猛地站起导致体位性低血压(表现为头晕、眼前发黑)。

伸手取高处物品时,使用稳固的矮凳,禁止踮脚或攀爬不稳的椅子。

四、健康管理要 “控基础”

(一)控制慢性病症状
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帕金森病等患者,需遵医嘱规范用药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心率,避免因头晕、肢体乏力引发跌倒。

视力模糊(如白内障、青光眼)老人,及时就医矫正视力,必要时佩戴合适的眼镜。

(二)增强肌肉力量

每周 3-5 次下肢力量训练,如坐位抬腿、踮脚练习、扶墙深蹲(每次 10-15 次,循序渐进)。

平衡能力训练:每天练习单脚站立(扶椅保持平衡),每次 30 秒,左右脚交替,提高身体协调性。

五、照护陪伴要 “有温度”

(一)重点时段加强看护

清晨起床、夜间如厕等跌倒高发时段,家属或护工应在旁协助,避免老人独自行动。

记忆力衰退老人,可在床头放置 防跌倒提醒卡,标注注意事项(如 起身慢一点”“穿防滑鞋)。

(二)心理支持不可少

鼓励老人正视身体机能变化,不强行做超出能力的事(如搬运重物、登高晾晒)。

多与老人沟通,关注其情绪状态,避免因焦虑、抑郁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跌倒。

结语:细节守护,让晚年 “稳稳的幸福”

防跌倒不是简单的 “小心点”,而是需要从环境、衣物、动作、健康、照护五个维度构建安全网。一个防滑垫、一句提醒语、一次搀扶,这些细节里藏着对老人最深的关爱。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陪伴,守护老人每一步的安稳,让晚年生活远离 “意外”,充满 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