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时间: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
腹腔镜疝修补术,让疝气治疗更微创

作者:刘岩山

乐亭县医院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5:04:042311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提到疝气,很多人会联想到腹部鼓起的 “小包”—— 当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薄弱点突出时,就形成了这种常见疾病。过去,疝气治疗常采用开放手术,虽然能解决问题,但术后疼痛明显、恢复慢。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出现,为疝气治疗带来了 “微创革命”,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,更缩短了康复周期。

要理解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,首先需要了解疝气的发病原理。人体腹壁就像一层保护腹腔器官的 “肌肉铠甲”,当某些部位因先天发育缺陷、衰老、外伤或长期腹压增高等原因变得薄弱时,腹腔内的肠管、脂肪等组织就会从薄弱处向外突出,形成可触及的包块。疝气若不及时治疗,突出的组织可能发生嵌顿(卡住),导致血液循环障碍,甚至引发肠坏死,危及生命。因此,手术修补薄弱腹壁是治愈疝气的唯一方法。

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疝气部位切开 5-10 厘米的切口,直接暴露疝缺损后,用缝线或补片修补薄弱区域。这种术式虽然技术成熟,但创伤较大:切开腹壁时可能损伤肌肉和神经,术后切口疼痛明显;患者往往需要卧床数天,恢复正常活动可能需要 1-2 个月;此外,切口感染、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。对于复发疝、双侧疝(两侧都有疝气)患者,开放手术的创伤和复发风险会进一步增加。

腹腔镜疝修补术则通过 “钥匙孔” 般的微小切口完成治疗。手术时,医生会在患者腹部打 2-3 个直径 0.5-1 厘米的小孔,将腹腔镜镜头和手术器械通过小孔送入腹腔。镜头实时传递腹腔内的画面,医生在高清视野下找到疝缺损,将突出的组织回纳腹腔后,用专用补片覆盖薄弱区域并固定。这种术式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微创”:切口小且远离疝缺损部位,对腹壁肌肉和神经的损伤极小,术后疼痛轻微,患者通常术后 6 小时即可下床活动,1-2 周就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。

除了创伤小、恢复快,腹腔镜疝修补术还有诸多独特优势。对于双侧疝患者,传统手术需要在两侧分别切口,而腹腔镜手术通过同一组小孔就能完成双侧修补,避免了额外创伤;对于复发疝患者,腹腔镜手术可避开原手术瘢痕区域,减少组织粘连风险,降低再次复发的可能;此外,腹腔镜的高清视野能清晰显示腹腔内的血管、肠管等结构,大大降低了手术误伤的风险。

不过,腹腔镜疝修补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。例如,严重腹腔粘连、凝血功能障碍,或疝气已发生嵌顿坏死的患者,可能需要选择开放手术。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,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、疝气类型、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微创并不意味着 “简单”。腹腔镜疝修补术对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更高,需要医生熟悉腹腔解剖结构,并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能力。因此,患者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。术后护理也同样重要: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、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,保持大便通畅,以降低复发风险。

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腹腔镜疝修补术已成为疝气治疗的主流选择之一。它打破了 “手术必受罪” 的传统认知,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,最大限度减少了痛苦和恢复时间。但需要提醒的是,疝气无法通过药物或保守治疗根治,一旦确诊,应尽早手术 ——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疝缺损增大,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。

从开放手术的 “大切口” 到腹腔镜手术的 “小孔修复”,疝气治疗的进步不仅体现了医学技术的发展,更彰显了 “以患者为中心” 的治疗理念。腹腔镜疝修补术让疝气治疗从 “治愈疾病” 走向 “舒适康复”,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