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时间: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
关键时刻能救命:家庭必备急救知识科普

作者:林琳

清河县中心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管护师发布时间:2025-04-14 15:53:50731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在日常生活中,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—— 老人突发心脏病、孩子误吞异物、家人烫伤摔伤……当专业医疗救援尚未抵达时,家庭急救知识往往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。掌握以下实用技能,能让你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。

一、心肺复苏(CPR):与死神抢时间的 “生命密码”

适用场景:当家人出现心跳骤停、意识丧失且呼吸停止时(如溺水、触电、心脏疾病突发),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。操作要点:

判断意识与环境:拍打并呼喊患者,同时观察周围是否安全(如远离火源、漏电区域)。

胸外按压:让患者仰卧在硬板床或地面,双膝跪地,双手重叠,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(胸骨下半部)。以髋关节为支点,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,深度 5-6 厘米,频率 100-120 / 分钟。

开放气道:清除患者口中异物,一手压额头,一手抬下颌,使头部后仰,保持气道通畅。

人工呼吸:捏紧患者鼻子,用嘴完全覆盖其口部,吹气 1 秒(观察胸部是否起伏),每做 30 次胸按压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,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。

注意事项:若患者是 1 岁以下婴儿,需用两指按压胸部(深度约 4 厘米),避免过度用力;若遇到孕妇或肥胖者,可尝试 “腹部冲击法” 辅助心肺复苏。

二、异物卡喉: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 的黄金救援

适用场景:进食时突然呛咳、面色发紫、无法说话或呼吸(常见于儿童误吞糖果、老人吞咽困难)。操作步骤:

成人 / 儿童(1 岁以上):

站在患者背后,双脚前后分开,双臂环抱其腹部,一手握拳,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,另一手抓住握拳手,快速有力地向斜上方冲击上腹部,每秒 1 次,直至异物排出。

婴儿(1 岁以下):

将婴儿面朝下趴在手臂上,头低脚高,手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打 5 次;若未排出,翻转婴儿面朝上,用两指在乳头连线下方按压 5 次,重复直至异物吐出。

禁忌:切勿盲目用手指抠挖异物,可能导致异物深入呼吸道;若患者已昏迷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
三、烧烫伤处理:降温止痛防感染的 “冲脱泡盖送” 原则

错误示范:涂抹牙膏、酱油、香油等 “偏方”,可能加重感染或影响医生判断伤情。正确操作:

冲: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 15-30 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(注意水流不可过急)。

脱:在冷水中小心褪去衣物(若衣物粘连伤口,用剪刀剪开未粘连部分)。

泡: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 10-20 分钟(大面积烫伤或婴儿需缩短时间,避免体温过低)。

盖: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干燥的棉布覆盖伤口,避免直接接触空气。

送:若出现水疱、皮肤破溃或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,及时送医(避免自行挑破水疱)。

四、创伤止血:不同伤口的针对性处理方案

轻微擦伤:

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洁伤口,涂抹抗生素软膏,覆盖创可贴或纱布,每日换药。

动脉出血(血色鲜红、喷射状):

直接压迫: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 5-10 分钟(力度以出血停止为准)。

加压包扎: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伤口,注意露出指尖观察血液循环(若指尖发紫需放松绷带)。

抬高患肢: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以上,减少出血。

禁忌:非专业人员慎用止血带(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),仅在四肢大动脉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,需每 30 分钟放松 1-2 分钟,并记录使用时间。

五、家庭急救箱:有备无患的 “安全底线”

建议配备以下物品并定期检查有效期:

消毒类:碘伏、酒精棉球、双氧水

包扎类:创可贴、纱布、弹性绷带、三角巾

工具类:医用剪刀、镊子(需高温消毒)

药品类: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、抗过敏药(如氯雷他定)、硝酸甘油(针对心脏病患者家属)

其他:体温计、急救手册、冰袋

知识是最好的急救药,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参加急救培训(如红十字会课程),定期与家人演练急救流程。记住:冷静判断、果断行动,你手中的急救技能,可能就是家人生命的 “重启键”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