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时间: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
“时间就是大脑”:脑卒中黄金抢救时间为何是 4.5 小时?

作者:卞金辉

黄骅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发布时间:2022-12-15 11:45:4219936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脑卒中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“中风”,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。它就像一颗在大脑中突然引爆的 “炸弹”,每分每秒都在吞噬着大脑细胞,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威胁。在脑卒中的抢救中,“时间就是大脑” 是一句被反复强调的话,而 4.5 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更是被视为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。这一黄金时间究竟是如何确定的,又为何如此重要呢?

大脑是人体最精密也最 “娇弱” 的器官,它对氧气和葡萄糖的需求量极大,却没有储备功能,完全依赖持续的血液供应。当脑卒中发生时,脑血管被血栓堵塞(缺血性脑卒中),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会立刻陷入缺血缺氧状态。此时,脑细胞就像被掐住了 “脖子”,每过 1 分钟,就有大约 190 万个神经细胞死亡,大脑功能也在不断丧失。

4.5 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,主要针对的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。这一数据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验证得出的。研究发现,在脑卒中发生后的 4.5 小时内,使用溶栓药物可以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,恢复脑部血液供应。此时,缺血区域的脑组织中,还有一部分处于 “缺血半暗带” 的细胞 —— 它们虽然功能受损,但尚未完全坏死,及时恢复血流后,这部分细胞有可能恢复正常功能。

如果能在 4.5 小时内成功进行静脉溶栓,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会大幅降低。有数据显示,在黄金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,近一半能够获得较好的恢复,甚至可以恢复正常生活。而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窗,“缺血半暗带” 的细胞会逐渐坏死,溶栓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,同时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。

当然,4.5 小时也并非绝对的 “生死线”,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,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窗。比如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“缺血半暗带” 范围较大的患者,可能会被允许在 6 小时内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。但总体来说,4.5 小时是经过大量验证、适用范围最广的黄金时间标准。

要把握这 4.5 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,及时识别脑卒中症状是第一步。可以记住 “BE FAST” 原则:“B”(Balance)指平衡障碍,患者可能突然出现行走不稳;“E”(Eyes)指视力异常,如突然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;“F”(Face)指面部不对称,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;“A”(Arm)指肢体无力,抬起双臂时一侧手臂无力下垂;“S”(Speech)指言语障碍,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话语;“T”(Time)指时间,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

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,要让患者保持平卧,头偏向一侧,防止呕吐物误吸;不要给患者喂水、喂药,以免引发呛咳或加重病情。同时,要准确告知急救人员患者发病的时间,这对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溶栓条件至关重要。

脑卒中的抢救就是在与时间赛跑,4.5 小时的黄金时间窗承载着患者恢复健康的希望。了解这一黄金时间的重要性,掌握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,在关键时刻及时行动,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机,减少后遗症的发生,让 “时间就是大脑” 这句话真正发挥出它的力量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