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时间: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
肝癌不能手术?介入治疗如何为晚期肿瘤患者争取机会

作者:李伟

承德市第三医院 放疗介入科 主治医师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7:54:53619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在肝癌治疗领域,手术切除曾被视为根治性治疗的核心手段。但临床数据显示,约 80% 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,因肿瘤体积过大、侵犯血管、多发转移或合并肝硬化等问题,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。此时,介入治疗凭借精准靶向、微创安全的优势,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、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。

肝癌无法手术的核心原因

肝癌难以通过手术治疗,本质上是肿瘤进展与机体条件的双重限制。从肿瘤本身来看,当病灶直径超过 5 厘米、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主干,或在肝内形成 3 个以上转移灶时,手术很难彻底清除肿瘤,且术后复发风险高达 70% 以上。而从患者身体状况而言,我国肝癌患者多伴随慢性乙肝、肝硬化病史,肝脏储备功能较差 —— 当肝功能分级达到 Child - Pugh B 级及以上时,手术可能引发肝衰竭等致命并发症。此外,高龄、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因素,也会让手术风险显著上升。

介入治疗:精准打击肿瘤的 “靶向武器”

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引导下,通过穿刺针、导管等器械直达病灶的微创治疗技术。针对肝癌的介入治疗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(TACE)为核心,其原理是利用肝脏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性,将导管插入肿瘤供血动脉,注入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,同时用栓塞剂阻断血流,切断肿瘤的营养通道。这种治疗方式能让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达到全身化疗的 10 - 30 倍,同时减少对正常肝组织和全身器官的损伤。

TACE 外,近年来发展的靶向消融治疗进一步提升了疗效。例如,射频消融通过电极针产生高温使肿瘤凝固坏死,适用于 3 厘米以下的小病灶;微波消融则能在更短时间内覆盖更大范围,对靠近血管的肿瘤更具优势。对于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,载药微球栓塞术可将化疗药物包裹在微球内缓慢释放,既延长药效又降低毒副作用。

介入治疗为晚期患者争取的三重机会

介入治疗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的益处,体现在生存期延长、治疗机会保留和生活质量改善三个维度。临床数据显示,无法手术的晚期肝癌患者自然生存期仅 3 - 6 个月,而接受规范介入治疗后,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 12 - 18 个月,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 2 - 3 年。更重要的是,介入治疗可使大肿瘤缩小、多发灶减少,为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创造降期后手术的可能 —— 15% - 20% 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,肿瘤达到可切除标准,术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40% 以上。

在治疗过程中,介入治疗的微创特性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。治疗切口仅 0.5 厘米左右,术后 1 - 2 天即可下床活动,相比手术创伤更小、恢复更快。对于合并黄疸、腹水等并发症的患者,介入治疗还能通过胆道引流、腹腔穿刺等方式缓解症状,避免传统治疗带来的二次伤害。

介入治疗的适用原则与注意事项

尽管介入治疗优势显著,但并非所有晚期患者都能适用。治疗前需通过增强 CT 或磁共振明确肿瘤位置、血供及侵犯范围,结合肝功能分级、体力状态评分综合评估。对于严重肝衰竭、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或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,盲目治疗可能加重病情。治疗后需定期复查,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监测评估疗效 —— 若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,可重复治疗以巩固效果。

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期间,需注意术后护理:术后 24 小时内卧床休息,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;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;同时需定期检测肝功能,必要时配合保肝药物治疗。此外,介入治疗联合靶向药物、免疫治疗的综合方案已被证实能进一步提升疗效,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
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肝癌患者,介入治疗不是无奈之选,而是主动出击的有效武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介入治疗正从单一的肿瘤杀伤向精准化、个体化、多模式联合发展。只要把握治疗时机、规范诊疗流程,即使是晚期肝癌,也能通过科学治疗获得更长的生存周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。患者及家属应避免晚期即绝症的认知误区,及时与介入专科医生沟通,让每一份治疗机会都不被错过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