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时间: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
心脏急救知识普及:关键时刻,如何拯救生命?

作者:高翔

涉县中医院 心血管科 主治医师发布时间:2025-04-21 09:12:511327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在日常生活中,心脏相关的突发紧急状况随时可能发生。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 55 万,而抢救成功率却不足 1%。当心脏骤停等危机出现时,每一秒都关乎生命,掌握正确的心脏急救知识,就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。

一、认识常见心脏紧急状况

(一)心脏骤停

心脏骤停是最危急的情况,此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,无法将血液泵送到全身,患者会迅速失去意识、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。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,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会因缺血缺氧而遭受不可逆损伤,在 4 - 6 分钟内就可能造成脑死亡。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、心律失常、心肌病等心脏疾病,也可能由电击、溺水、严重创伤等意外因素引发。

(二)心肌梗死

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,导致心肌缺血坏死。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,疼痛可放射至左肩、左臂,伴有胸闷、气短、出汗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若不及时处理,梗死面积会不断扩大,严重威胁生命。

(三)心绞痛

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胸部不适症状。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,可表现为压榨性、闷痛或紧缩感,一般持续 3 - 5 分钟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。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预警信号,提示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堵塞,需要引起重视。

二、心脏急救核心技能

(一)心肺复苏(CPR)

判断意识与呼吸:在发现患者倒地后,首先快速拍打患者双肩,大声呼喊 “喂!你怎么了?” 观察患者有无应答和肢体反应。同时,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,判断呼吸情况,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。若患者无意识且无正常呼吸(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),应立即呼叫他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20,并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。

胸外按压: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,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,两手掌根重叠,手指交叉相扣,掌心翘起,手指离开胸壁。将掌根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(胸骨下半部),双臂伸直,垂直向下用力按压,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,但不超过 6 厘米,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 - 120 次。按压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中断,中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。

开放气道: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。施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,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,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,将下颌向上抬起,使气道充分开放。

人工呼吸:开放气道后,捏住患者鼻子,用自己的嘴完全覆盖患者的嘴,缓慢吹气,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,观察到患者胸廓有起伏即可。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,进行 2 次人工呼吸,如此反复进行,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。

(二)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的使用

AED 是一种便携式、易于操作的急救设备,能自动识别特定的心律失常,并给予电击除颤,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设备。

取出 AED:拿到 AED 后,立即打开设备,按照语音提示操作。

粘贴电极片: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,一个电极片贴在右锁骨下方,另一个贴在左侧乳头外侧,上缘不超过腋窝。

等待分析:AED 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,在此过程中,施救者和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,以免影响分析结果。

电击除颤:如果 AED 提示需要电击,确认周围人员都不接触患者后,按下电击按钮。电击完成后,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。

三、急救注意事项

(一)保护自身安全

在进行急救前,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,避免在危险区域施救,如马路上、漏电区域等。同时,施救者要做好自我防护,可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具,防止感染疾病。

(二)正确操作

心肺复苏和 AED 的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,按压深度、频率、人工呼吸的方法等都直接影响急救效果。平时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、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,熟练掌握操作技能。

(三)持续急救

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,不要轻易停止心肺复苏和 AED 的使用,即使患者看似没有反应,也可能在持续急救下恢复生命体征。除非施救者体力不支无法继续,或患者出现明显的生命迹象,如自主呼吸恢复、肢体活动等。

掌握心脏急救知识不仅是一种技能,更是一份责任。当意外发生时,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,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心脏急救知识,就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,创造更多生命奇迹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