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时间: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
中医内科治疗常见病:感冒的辨证施治

作者:王振方

宁陵华英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中医师发布时间:2023-10-09 16:41:566842次浏览[发表证书]

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感疾病,中医称为 “伤风”“冒风”“冒寒”,多由风邪侵袭人体所致,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。中医内科治疗感冒强调辨证施治,即根据患者的症状、体征、舌象、脉象等综合分析,辨别其证型,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以下从感冒的病因病机、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,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内科对感冒的辨证施治。

一、感冒的病因病机

中医认为,感冒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强弱及感受外邪的性质密切相关。正气不足是感冒的内在因素,当人体因起居不慎、劳累过度等导致卫外功能减弱时,风邪便乘虚而入,侵袭肌表,导致感冒的发生。此外,外邪还可兼夹寒、热、暑、湿、燥等不同性质,从而形成不同的证型。风邪为百病之长,常兼夹其他邪气致病,如冬季多风寒,春季多风热,夏季多夹暑湿,秋季多兼燥邪等。

二、感冒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

中医内科将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暑湿感冒、气虚感冒、阴虚感冒等证型,各证型的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如下:

(一)风寒感冒

辨证要点: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,头痛,肢体酸痛,鼻塞声重,打喷嚏,流清涕,咽痒,咳嗽,咯痰稀薄色白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
治疗原则:辛温解表,宣肺散寒。

常用方剂: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。麻黄汤以麻黄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为主药,具有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的功效;桂枝汤以桂枝、芍药、生姜、大枣、甘草为主药,具有解肌发表、调和营卫的作用。若表寒较轻,可选用荆防败毒散,以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等药物疏风散寒。

常用中药:麻黄、桂枝、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生姜、葱白等。

注意事项:服药后宜避风保暖,可饮热粥或热开水,以助药力,使微微汗出,邪随汗解。忌生冷、油腻食物。

(二)风热感冒

辨证要点:发热重,恶寒轻,有汗或无汗,头痛,鼻塞,流黄涕,口渴欲饮,咽喉肿痛,咳嗽,咯痰黄稠,舌苔薄黄,脉浮数。

治疗原则: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。

常用方剂: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。银翘散以金银花、连翘、薄荷、荆芥穗、淡豆豉等为主药,具有辛凉透表、清热解毒的功效;桑菊饮以桑叶、菊花、杏仁、连翘、薄荷等为主药,侧重于疏风清热、宣肺止咳。若咽喉肿痛明显,可加板蓝根、射干、马勃等清热解毒利咽;若咳嗽痰多,可加贝母、瓜蒌等清热化痰。

常用中药:金银花、连翘、薄荷、桑叶、菊花、桔梗、芦根、牛蒡子等。

注意事项:饮食宜清淡,忌辛辣、油腻食物,以免助热生痰。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,避免再次感受外邪。

(三)暑湿感冒

辨证要点:多发于夏季,身热不扬,微恶风,汗少,肢体酸重或疼痛,头昏重胀痛,咳嗽痰黏,鼻流浊涕,心烦口渴,或口中黏腻,渴不多饮,胸闷脘痞,泛恶,腹胀,大便溏薄,小便短赤,舌苔薄黄而腻,脉濡数。

治疗原则:清暑祛湿解表。

常用方剂:新加香薷饮加减。方中香薷解表散寒、祛暑化湿,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,厚朴、白扁豆健脾和中、祛湿理气。若暑热较盛,可加黄连、青蒿清解暑热;若湿浊较重,可加藿香、佩兰化湿醒脾。

常用中药:香薷、金银花、连翘、厚朴、白扁豆、藿香、佩兰、黄连等。

注意事项: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中,保持室内通风凉爽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可适当饮用荷叶粥、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祛湿。

(四)气虚感冒

辨证要点:恶寒较甚,发热,无汗,头痛身楚,咳嗽,痰白,咳痰无力,平素神疲体弱,气短懒言,反复易感,舌淡苔白,脉浮无力。

治疗原则:益气解表。

常用方剂:参苏饮加减。方中人参、茯苓、甘草益气健脾,苏叶、葛根、前胡疏风解表,半夏、陈皮、桔梗化痰止咳。若气虚较甚,可加黄芪增强益气固表之力;若表邪较重,可适当增加解表药的用量。

常用中药:人参、黄芪、苏叶、葛根、前胡、茯苓、半夏、陈皮等。

注意事项:平时要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加强营养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以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治疗期间不宜过于发汗,以免耗伤正气。

(五)阴虚感冒

辨证要点:身热,微恶风寒,少汗,头昏,心烦,口干咽燥,干咳少痰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治疗原则:滋阴解表。

常用方剂:加减葳蕤汤加减。方中葳蕤(玉竹)滋阴润燥,生葱白、薄荷疏风解表,桔梗、白薇、淡豆豉清热和中。若阴虚火旺明显,可加知母、黄柏清虚热;若咳嗽较甚,可加川贝母、杏仁润肺止咳。

常用中药:玉竹、生葱白、薄荷、桔梗、白薇、淡豆豉、知母等。

注意事项:避免食用辛辣、温燥食物,以免伤阴。可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梨、百合、银耳等。

三、感冒的预防与调护

(一)预防

增强体质: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可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
顺应四时:根据季节气候变化,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感受外邪。

注意卫生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,防止交叉感染。

饮食调理:合理饮食,保证营养均衡,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,如胡萝卜、菠菜、橙子等。

(二)调护

休息与环境: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。室内要保持安静、整洁,温度适宜,空气新鲜。

饮食调护: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多饮开水,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解表散寒、清热利咽作用的食物,如生姜、葱白、梨、西瓜等。忌生冷、油腻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病情观察: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、症状变化,如体温持续不退、咳嗽加重、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
总之,中医内科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,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,同时注重预防与调护,以提高治疗效果,促进患者康复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增强体质,预防感冒的发生。若不慎感冒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,切勿自行用药,以免延误病情。

栏目导航

navigation

精彩推荐
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