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贵州健康报
-
李娟
2025年07月18日提到帕金森病,很多人会联想到 “手抖的老人”—— 认为这是一种专属老年人的疾病,且一旦患病就意味着生活无法自理。但在临床中,不少年轻人被确诊帕金森病,也有患者因误解耽误了治疗。今天,我们就来澄清关于帕金森病的 5 个常见误区。 -
卞金辉
2025年07月18日在神经介入的 “兵器库” 里,支架、弹簧圈和取栓术是对付脑血管疾病的三大 “主力武器”。它们虽不似手术刀那般锋芒毕露,却能通过血管通道深入颅内,精准解决动脉瘤、血管狭窄、血栓等致命问题。这些看似小巧的器械,究竟如何在脑血管中 “作战”?又各自擅长应对哪些疾病? -
卞金辉
2024年12月16日“中风” 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—— 突然嘴歪眼斜、肢体无力、说话含糊,这些都是它的典型表现。其中,缺血性中风(脑梗死)占所有中风的 80% 以上,本质是脑血管被血栓或栓塞堵住,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。过去,这类急症的治疗手段有限,不少患者留下终身残疾;如今,神经介入技术的出现,就像为堵塞的脑血管开辟了 “绿色通道”,让 “打通血管、挽救大脑” 成为可能。 -
卞金辉
2023年10月18日在神经外科的急诊室里,常有这样的场景:一位看似健康的中年人突然剧烈头痛、呕吐,甚至意识丧失,检查后被确诊为 “颅内动脉瘤破裂”。这种被医生称为脑血管里 “隐形炸弹” 的疾病,往往在毫无征兆中引爆,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。为何它能如此悄无声息地潜伏,却又能一击致命? -
卞金辉
2022年12月15日脑卒中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“中风”,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。它就像一颗在大脑中突然引爆的 “炸弹”,每分每秒都在吞噬着大脑细胞,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威胁。在脑卒中的抢救中,“时间就是大脑” 是一句被反复强调的话,而 4.5 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更是被视为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。这一黄金时间究竟是如何确定的,又为何如此重要呢? -
卞金辉
2021年11月15日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过头晕头痛的经历,多数人会将其归咎于疲劳、压力大或睡眠不足。但神经内科专家提醒,若头晕头痛频繁发作,且伴随视力模糊、肢体麻木等症状,可能是脑血管狭窄发出的 “报警信号”。作为脑卒中的重要诱因,脑血管狭窄若能早期发现并干预,可大幅降低中风风险。 -
侯雪松
2024年11月20日在外科门诊,刚做完疝气手术的患者常问:“医生,我什么时候能下床走路?多久能上班?” 作为从事疝气治疗的外科医生,我要明确告诉大家:疝气术后活动恢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同手术方式、身体状况,恢复节奏大不相同。下面就为大家详解术后康复 “时间表”。 疝气手术主要有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两种。传统手术是在疝气部位做 4 - 6 厘米切口,把突出的组织送回腹腔后,用缝线或补片修补缺损;腹腔镜手术则是通过 3 个 0.5 - 1 厘米的小孔操作,借助器械完成修补。一般来说,腹腔镜手术创伤小、恢复快,传统手术恢复相对慢些,但两者术后活动原则一致:既要避免过早剧烈运动导致复发,又不能长期不动引发并发症。 -
张建明
2025年07月17日胃癌手术会对胃部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较大改变,比如部分或全部胃被切除后,消化吸收能力会明显下降。合理饮食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,还能减少腹胀、呕吐等并发症,加快康复速度。作为普外科医生,我结合临床经验,为术后患者整理了一份分阶段饮食指南,涵盖从术后初期到长期康复的饮食要点。 -
张建明
2024年12月23日“肚子疼得直不起腰”“右下腹隐隐作痛好几天了”—— 生活中出现腹痛时,很多人会联想到阑尾炎。但同样是阑尾炎,急性和慢性的疼痛特点、危险程度却大不相同。作为每天和阑尾炎打交道的普外科医生,今天就教大家从疼痛表现、伴随症状等方面,快速区分这两种情况,避免延误治疗或过度紧张。 -
郑倩
2025年07月04日孩子三天两头感冒,不少家长第一反应就是 “孩子免疫力太差”。然而,频繁感冒背后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。了解其中的真相,才能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,守护孩子的健康。